規則系學霸

不吃小南瓜

都市生活

鄭陽第十三中學,高三三班教室。
“砰!”
試卷砸在講臺桌上。
壹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375章 不和諧的諾貝爾得主們

規則系學霸 by 不吃小南瓜

2022-7-22 21:22

  生物醫學研究所內部的小會議結束,每個參與的研究員、副研究員,都非常的期待項目的展開,也非常希望能研究出成果,每個人都在思考相關問題,仿佛被註入了無窮的活力。
  比如,戴天慶。
  等走出了會議廳的門,和趙奕說了幾句,就把同壹組的陳誌剛,拉到了辦公室做討論了。
  韓輝也叫上艾立新壹起,只是艾立新有些不情願的樣子,還用滿是幽怨的眼神看向李明,仿佛是在責怪李明搶了他的位置。
  李明則看向了趙奕和張薇。
  趙奕道,“李哥,張薇姐,妳們談就行了。我經驗少,實驗方面的規劃、決定,妳們商量著來。”
  “我下午還有課,而且還要準備過幾天的報告。”
  “嗯,加油!”張薇滿臉微笑地說道,她已經習慣了趙奕的做法。
  李明則是有些不明所以,他在裏面年紀最大、經驗最豐富,但趙奕年紀輕輕就做過好幾個項目,其中還有艾滋病的大項目,2CV—炳氫分子的效果都是他發現的,藥物研發上怎麽就不傷心了?
  他拉著趙奕、張薇去了旁邊的辦公室,旁敲側擊的小聲提醒道,“趙奕啊,李哥還是要和妳說說,剛才的會議,妳知道嗎?有個事情,是默認的,所長沒提,咱們也都沒問。”
  “什麽事?”趙奕問道。
  張薇小聲道,“您是說,藥物專利?”
  “對!”
  李明用力繃著嘴點頭,“妳看老戴,包括那個韓老婆子,壹個個都積極著呢,眼睛裏都快冒錢了,懂嗎?”
  “咱們所的工作合同上,有明確的規則,國家項目沒有專利,但和外面企業合作的專利,歸所裏和實驗室共同所有,所裏占七成到九成。”
  “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九十,實際上,就是百分之七十,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,咱們所是科研單位,又不是企業,不需要盈利,對不對?”
  “研究所分七成、九成,都沒關系,反正最後錢是到財務手裏,就是所裏空余資金多壹些,所以肯定是七成。”
  “實驗室占三成。”
  李明道,“我做過壹個合作的生物化學項目,有過壹個溶液配比的專利,分了三成,實驗室留壹成,剩下的兩成,我自己八分,剩下的人分壹成二。”他拍著胸脯表示自己很大度,“我肯定不會虧待自己人。”
  張薇頓時高看李明壹眼,問道,“那壹年的專利費有多少?”
  “去年是……咳咳,六百多。”李明有點尷尬的說了壹個數字,馬上搖頭道,“這個不能看最後有多少錢,有壹分錢,也是多賺的,對吧?”
  “恩,恩。”
  趙奕用眼神表達信任。
  李明繼續對趙奕道,“這次的合作研發可了不得,艾滋病藥物啊,國內到現在都沒有,而且分子效果,妳比我更清楚,這裏面涉及的專利費就多了去了。”
  “具體多少,我也不好說,但肯定要爭取啊!如果真能做出來,咱們內部也會給分配,最後肯定是閻所長拍板,但研究貢獻越高,配給的比例肯定越多……”
  “現在分了三個組,就是競爭啊!咱們組就得努力,先做出成果。只要看到希望,到時候,大家都順著咱們組選定的方向去做研發,咱們就有話語權,妳們說對不對?”李明說完也看向了張薇。
  張薇道,“那組裏的人有區別嗎?”她值得是他們三個人。
  李明笑道,“咱們組肯定看趙奕啊!我這個人性格,妳們也知道,就是直白。就這個藥物研發項目,讓我做,不可能的。所以還是要看趙奕。”他有些不好意思看向張薇,“當然了,張薇啊,妳也很重要。”
  張薇搖頭笑笑。
  趙奕道,“我知道了,李哥,就是項目做好了,我們有專利費拿,對吧?而且不是小數目。”
  “對,就是這樣。”
  “嗯。”
  趙奕繼續點頭,道,“那咱們就努力爭取。”他低頭看了下時間道,“做研究麽,不是壹兩天的事情,我先去吃午飯了,壹會兒還要上課,妳和張薇壹起研究下,有什麽規劃之類的,就順著去做,我會壹直註意進度的。”
  “就這樣了,咱們都加油!”他說完就走出了辦公室。
  李明感覺莫名其妙,不確定的問向張薇,“他剛才是不是說的反話?”
  張薇早就習慣了,她解釋道,“李教授,趙奕壹直是這樣,妳別在意。我們的項目都是這麽做的,他只是偶爾來實驗,很少參與實驗設計,但是,我感覺吧,他最擅長的是對實驗數據、結果的分析。”
  她想了想用了兩個詞,“靈敏、準確。”
  “我們負責設計實驗,他負責研究實驗的數據、結果。而且,有時候,他的直覺真的是非常靈敏。”
  “妳記得嗎?剛才會議上,他說看好妳說的方向,戴主任問他原因,他回答了兩個字,說是‘直覺’。”
  “他都說了是直覺,我們就相信他,然後正常設計實驗,等著看結果就好了。”
  張薇仔細的進行了解釋,語氣中夾雜著對趙奕的絕對信任。
  放在李明的耳朵裏,甚至可以用‘崇拜’來形容,他覺得張薇有點‘狂熱信徒’的意思,但看著她的表現又像是在闡述事實,壹時間都感到有些迷茫。
  最後他只是楞楞的嘟囔,“是這樣?是這樣麽……”
  ……
  研究所以外並不知道2CV—炳氫分子,也不知道同步研發藥物的事情,大學裏關註的焦點只有壹個,就是即將到來的‘超對稱問題’論證學術報告。
  趙奕到新聞上打了個‘廣告’,就只是給宣傳渠道之壹,彌補壹下發表論文平臺影響力的不足。
  報告會最主要是讓頂級的數學家、物理學家們知道,理學院特別給世界各大學術機構、大學發了邀請函,還配備了參與的名額,並開通自由申請渠道。
  在所有的邀請中,機構、大學的邀請就占了壹半兒,剩下的則留給自由申請或特別邀請的人員。
  這次的邀請是盛大的。
  如果是壹個普通的研究成果,估計都不好意思給世界頂級的學術機構發邀請函,趙奕的學術報告就不壹樣了,理論物理有影響力的機構、大學都被邀請到,機構就包括牛頓研究院、國際理論物理中心、歐洲核子組織、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,國家科學院等等,壹些國際上有名的大學也受到了邀請,只是大學名義配給的名額並不多,因為壹些頂級的數學家、物理學家,都是通過自由申請來的,或者幹脆就報個名字足夠了。
  頂級的數學家、物理學家,待遇自然是不壹樣的,因為他們有足夠的參與資格,並且個人有壹定的影響力,自然就不會受到名額限制。
  像是有的自由申請人,幹脆就壹個碩士或博士學歷,沒有拿得出手的成果,就肯定要審核壹番。
  因為,報告的難度。
  趙奕的‘超對稱問題’論證,難度是非常高的,水平不夠、知識量不充足,根本就完全聽不懂,占據壹個名額沒有意義。
  燕華大學的安排是在研究生樓最大的會議室進行報告會,但最多也只能容納三百到四百人,而學術圈傳出報告的時間後,自由申請的數量高達兩千多人。
  學校光是在篩選參加人員,就花費了不少精力。
  主要還是保證不出問題。
  壹些普通的申請人還好壹些,因為能參與的人員數量有限,拒絕也就拒絕了,萬壹某個菲爾茲、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,非要走官方渠道來個自由申請,結果被直接排除在外,傳出去可不怎麽好聽。
  “諾貝爾物理學家得主XXX先生,申請參加趙奕在燕華大學的報告會,結果被拒之門外……”
  “菲爾茲得主XX先生,自由申請旁聽報告,竟然被無情拒絕……”
  總之,篩選自由參加人員的工作,確實付出了很大精力。
  在臨近報告會開始時,學校裏的氣氛確實不同了,普通學生的體會就是,學校裏的外國人變多了,有些地方設置了禁區,路上經常能看到全副武裝的警察,嚴肅的安保讓人感覺有些緊張。
  媒體記者也變多了。
  當走在學校的小路上,經常能看到有不認識學者,正接受記者的采訪,有的是國內的學者,有的則是國外的學者。
  有意思的是,有些學生運氣好,也能碰到記者采訪,壹般都是在做調查,問幾個小問題,“妳知道趙奕嗎?”
  “妳能對趙奕做個評價嗎?說自己的感覺就好。”
  “妳知道趙奕在數學和物理領域,完成過什麽重大成果嗎?請具體說說。”
  “妳知道超對稱性問題嗎?”
  “……”
  大部分調查問題都和趙奕以及他的成果有關。
  有的媒體不只是采訪燕華大學的學生的,還對前來的學者做調查,問壹下有關趙奕的問題。
  趙奕仿佛成了‘超級明星’。
  ……
  很快。
  學術報告會到來。
  當天大學內直通研究生樓的區域被封鎖,只要手持邀請函的來賓、學校內的工作人員以及被允許的記者才能夠進入。
  好多人幹脆就站在外圍區域,遠遠看去好像是壹場明星見面會壹樣,只是前來的人不像是粉絲那樣狂熱。
  大型會議室裏,好多人都提前來了,有的甚至提前壹個小時,還有的為了做學術交流,或者認識壹下大佬,幹脆早早的就等在裏面。
  八點。
  記者們都架好了攝像機,開始進行可拍攝采訪。
  這時候大部分人都來了。
  前排坐了好多的數學物理大佬,光是諾貝爾獎得主就有五個,菲爾茲得主則有三個,有記者也開始介紹起情況。
  “我們能看到報告會現場,有很多國際知名學者。”
  “前排有五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,分別是楊鎮寧、謝爾登·格拉肖、戴維波利策、喬治·斯穆特以及益川敏英……”
  記者分別做了介紹,隨後依次過去做采訪。
  其他幾個諾貝爾獎得主都很熱情,還分別對趙奕進行了點評,只有謝爾登·格拉肖表情冷淡,只是隨口說了壹句,“趙奕,是個數學天才,物理……”
  他沒有繼續做評價,嘴角卻露出了不屑。
  記者只能尷尬的走開。
  大學裏對來人的安排,也和國際上學術知名度地位有關,諾貝爾獎物理學獎、菲爾茲得主們,肯定是要坐在前排的,謝爾登·格拉肖則是坐在第壹排的位置,和楊鎮寧、愛德華·威騰同等。
  他們三個是第壹排最中間,其他諾貝爾物理學獎、菲爾茲得主,或者是其他知名的學者都分散在兩邊或者第二排。
  楊鎮寧是華人物理學家,也壹直在國內工作,地位上肯定是不壹樣的。
  愛德華·威騰和趙奕有學術研究合作,‘超對稱問題’論證也和兩人的學術合作密不可分,他和趙奕是好朋友的關系,另外,他也是世界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壹、弦理論的革命領頭人,給的待遇肯定不壹樣。
  謝爾登·格拉肖能和楊鎮寧、愛德華·威騰同坐在中間最好的位置,足以見得國際上的學術地位了。
 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電弱理論、GIM機制以及大統壹理論,憑借推廣電弱理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,而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家時,年紀才只有四十出頭,到現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裏,也壹直從事理論物理研究,並在歐洲核子組織中,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  世界上好多頂級學者的性格都有些怪異,大概是天才總是和凡人不壹樣,謝爾登·格拉肖的性格非常的極端,他對待學術的態度涇渭分明——
  只要是他認可的理論,就持有絕對支持的態度。
  比如,大統壹理論。
  只要他不認可的理論,就會直接定義為‘虛假的’、‘謊言’,甚至是‘學術詐騙’。
  弦理論,就是如此。
  謝爾登·格拉肖甚至因為哈佛大學接受了弦理論,壹怒之下離開了哈佛大學,並批評哈佛大學接受‘騙子理論’。
  所以當愛德華·威騰和謝爾登·格拉肖被安排坐在壹起,氣氛就實在有些太尷尬了,兩人根本連壹個禮貌的點頭都沒有,偶爾轉頭看壹眼都滿是不屑。
  愛德華·威騰再看了眼謝爾登·格拉肖,都感覺渾身不對勁,他對楊鎮寧說道,“楊先生,能不能和我換個位置?”
  “好。”
  楊鎮寧顫顫的站起來,嘴角硬憋著笑和愛德華·威騰換了位置。
  謝爾登·格拉肖註意到愛德華·威騰的做法,扭過頭看向了旁邊年輕的喬治·斯穆特,問道,“換個位置?”
  喬治·斯穆特都沒看他壹眼,果斷搖頭道,“我拒絕。”
  謝爾登·格拉肖瞪大了眼。
  喬治·斯穆特表情動也不動,“前年我在電視劇裏客串了個角色,妳在網上說我演得像個小醜。我去爭辯了壹句,妳還把我拉黑了,我還記得。”
  “……”
  謝爾登·格拉肖尷尬又氣氛的瞪了壹眼,錯開了喬治·斯穆特,問向壹側的益川敏英,“能換個位置嗎?”
  “啊?”
  益川敏英站起來點頭道,“當然可以,格拉肖先生,請坐過來吧。”
  “謝謝!”
  謝爾登·格拉肖站起來,很用力的說了聲謝謝,但語氣卻有些兇惡,還是對著喬治·斯穆特說的。
  益川敏英同意換了位置,結果換來對方壹聲‘用力的感謝’,心裏稍稍也有些不滿,但他只能尷尬的坐過去。
  這次喬治·斯穆特轉過了頭,很認真的對益川敏英說道,“妳同意換了位置,他也不會感謝妳。妳是日本人,他有種族歧視,覺得妳理所當然會同意。”
  謝爾登·格拉肖很用力的大聲,強調說道,“斯穆特,我就坐在旁邊,能聽到妳說話!”
  “我知道。”
  喬治·斯穆特回了壹句,繼續對益川敏英說道,“看到沒?他就是那樣的人。”
  益川敏英不知道該做什麽反應。
  謝爾登·格拉肖只能咒罵壹句,“混蛋!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