規則系學霸

不吃小南瓜

都市生活

鄭陽第十三中學,高三三班教室。
“砰!”
試卷砸在講臺桌上。
壹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372章 終於留下了壹個!

規則系學霸 by 不吃小南瓜

2022-7-22 21:22

  上午,八點半。
  會議中心西側的壹個小廳,學部常務委員會的人都在裏面,掃壹眼差不多就知道有十幾個人,委員會審核並不是全封閉的,後排和門口還有幾個老院士圍觀。
  候選人們則坐在裏面,房門是被關上的,也不知道會議廳是什麽情況。
  趙奕推門開走了進去,馬上就見到了熟人,是南城大學的黃鐘教授。
  “趙奕教授,這邊。”
  黃鐘熱情的站了起來,朝著門口揮了揮手,其他人也帶著熱情看過來,他們和趙奕沒那麽熟,就沒有直接去照顧。
  趙奕走到黃鐘的旁邊坐下,也朝著其他人友善的點頭,他仔細註意了壹下,才發現房間裏包括他和黃鐘,才只有五個院士候選人?
  他沒關心過有多少候選人,頓時有些驚訝的問道,“這次增選,就只有我們幾個?”
  其他人都面色怪異的看過來。
  趙奕壹開始還不明白,忽然想到了劉賀敏說的‘好幾個參加的候選人都棄權了’,頓時就有些不好意思,人數少到只有五個,大概、可能、也許是自己的原因?
  事實上,就是因為今年趙奕參加院士增選,好多被提名的候選人幹脆直接放棄了,也導致數學物理學部院士候選人人數不足。
  今年數學物理學部院士有七個增選名額,結果第二輪篩選過後只剩下五個人。
  但是,人數少並不表示壹定能選上。
  偶爾有的年份也會出現,候選人比增選名額多的情況,但按照投票環節的規則,院士候選人需要獲得學部投票人數三分之二的贊成票。
  這是非常不容易的。
  數學物理學部院士有壹百多人,‘資深院士’是不參與投票的,再加上棄權不參加增選會議的院士,投票總人數也超過六十。
  六十人,三分之二同意,也就是需要四十張贊同票。
  所以坐在這裏的院士候選人,包括黃鐘在內都有點緊張,他們知道接下來的委員會審核環節很重要,委員會的人也是有權投票的,若是能表現好說服他們都投票,成功當選院士的可能性就會變高。
  另外,有的人還擔心審核過程。
  學部常務委員會審核‘刁難’候選人,也不是沒有發生過,倒不是真的去刁難,而是問候選人壹些其他問題,因為評選院士是看兩方面,壹個是學術成果,壹個是學術道德。
  有的學部委員就會問壹些刁鉆的成果、研究問題,回答不出來也許就會被懷疑學術道德問題。
  這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。
  雖然他們在數學物理學部也認識不少人,但畢竟不是所有人都熟悉的,也許就會碰到被刁難的情況。
  黃鐘也很擔心。
  黃鐘和趙奕壹樣,都是第壹次參加增選,也是候選人中第二年輕的(第壹年輕的是趙奕),在房間裏等待的時候,他就和趙奕談起了,打聽到學部評審、增選投票的壹些‘傳言’,話語中明顯表現出了擔憂。
  “別擔心,沒問題的,第壹個應該是我吧?我提前幫妳打探壹下。”
  趙奕安慰黃鐘說道。
  很快。
  學部常務委員會的內部評審開始,趙奕被工作人員叫到了小會議廳,他走到了最前面、中間,差不多是講臺的位置。
  這時候應該是自我介紹。
  趙奕看著臺下十幾雙眼睛,倒是壹點都不緊張,因為好幾個都是熟人了,還包括昨天過來問‘超對稱問題’論證的,他很淡然的做起了自我介紹,“我是趙奕,燕華大學的數學教授……”
  “主要數學、物理成果包括,角谷猜想的證明、三維震顫波形圖的塑造與論證、弱化孿生素數猜想的論證……”
  “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……”
  “費馬猜想……”
  “量子物理研究上,我采用壹種計算機篩選的方法,發現了希格斯粒子的信號,今年年初,歐洲核子……”
  趙奕每說出壹個成果,臺下的人就用力扯壹下嘴角。
  他倒是沒註意臺下人的反應,而是繼續做著介紹,“目前正在研究多維空間……”
  “咳咳!”
  前排壹個國字臉的中年人,終於忍不住揮手打斷說道,“趙奕教授,就這樣啊,妳通過了,不用再繼續了,下午我們都會給妳投票,放心吧。”
  “就這樣了?”
  趙奕有點疑惑,“那我……”
  “可以走了。”
  “不是……這個……”趙奕低頭掃了眼‘演講稿’,他是準備做十分鐘的陳述,前面只是簡單的介紹,後面則是有關‘解析數論’領域的成果報告,他也是憑借數學分支‘解析數論’的成果,作為評選院士的基礎的。
  結果……
  才剛說了個開頭就結束了?‘演講準備’豈不是全都白做了?
  他稍微有那麽點不甘心和遺憾,看向小會議廳裏的其他人,發現其他人整齊的點頭,眼神裏就差點寫著,“妳趕緊走吧!不用審核了!”
  “快走吧!”
  “別耽誤時間,換下壹個!”
  趙奕帶著些許郁悶,走回了候選人的房間。
  等重新推開房門,倒是感覺輕松了許多,最少審核這壹關沒問題,他對黃鐘以及其他人說道,“沒什麽,不用擔心,流程很簡單,做個自我介紹就行了。”
  “都別緊張。”
  “加油!”
  趙奕的安慰和鼓勵大概有點用處,最少參加審核的院士候選們,都正常通過了委員會審核這壹關,沒有人被直接刷下來。
  大概是因為增選名額比候選人數多,候選人之間不存在競爭關系,相互之間的氣氛還不錯,呆在壹起有說有笑的。
  等到了中午的時候,候選人被安排在壹起吃飯。
  趙奕參加完審核就被叫到其他會議廳,和幾個院士繼續討論超對稱性問題分析,並不知道審核的事情,到午餐的時候才剛回來,他帶著輕松問了壹句,“上午的審核,怎麽樣?很簡單吧?真是沒想到,我還準備了壹份……”
  他沒說完。
  其他人的臉色有點發黑。
  學部常務委員會對趙奕的審核確實很簡單,有的委員覺得流程都不用走,直接就給過就好了,針對其他人就不壹樣了。
  相比趙奕來說,其他人的成果差了壹大截,自然要好好的審核。
  這是學部常務委員會的職責。
  他們的審核主要就是針對學術成果,以防出現‘學術道德’問題,若是後續爆料出‘某某新晉院士的某成果論文是抄襲、編纂’,肯定成為學部的奇恥大辱,學部常務委員會擔負責任首當其中,因為他們就是負責候選院士的‘學術道德’審核。
  所以其他幾個候選人,被常務委員會好好的‘為難’了壹下。
  黃鐘被審核的時間最長,因為他的成果都是理論物理,是微觀粒子的磁力研究,其中牽扯到強力、弱力,幾大力湊在壹起的粒子數學,難度可想而知,想要聽明白非常不容易。
  審核過程可以說成是‘委員會在為難黃鐘’,也可以說成是‘黃鐘在為難委員會’。
  雖然常務委員會的成員也都是學部院士,但學部院士也不是什麽都懂,有壹句話說的好,‘跨行如隔山’,學術圈子就更是如此了。
  數學、物理都有好多分支。
  ‘小學科’內的知識懂的多壹些,放大到數學、物理範圍就太廣了,‘大學科’內想跨小學科弄懂其他內容,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。
  趙奕都能從黃鐘口中,聽到很多新穎的東西,別說是沒研究過粒子數學的學者了,想要聽懂黃鐘解釋的成果,以及思考研究的想法、過程,絕對是個艱巨的挑戰。
  好在審核結束了。
  幾個候選人坐在壹個飯桌上,不談什麽‘審核輕松不輕松’,氣氛也是非常不錯的,黃鐘等四個人都為下午的院士投票感到緊張,感到有些擔憂,但到了這個程度,擔憂也是沒有用的。
  “今年評不上,我就再等幾年。”黃鐘說道,“反正我剛五十,還有機會。”
  實際上,是四十九歲。
  其他三個候選人就不壹樣了,年紀最大的都已經六十七歲,過了‘院士年齡分層的’六十六歲大關,需要六個院士壹起提名,才成為了院士增補候選人。
  如果錯過今年的院士增選,因為未來不可能再有成果,這輩子大概率沒希望了。
  不過……
  其實也沒什麽值得同情的。
  ‘院士’,可是國內學者的最高職稱,而任何有等級之分的群體,等級人數上呈金字塔形的,大部分的教授終身都沒資格參與增選,更別說什麽評上院士了,能有資格參與院士評選,就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。
  另外,院士頭銜不是榮譽證書,年輕的時候評不上院士,年老了以後很難有成果,再去評選院士,某種程度上來說,也是對有成果年輕學者的不公平。
  這壹點上,趙奕很佩服賀明成。
  賀明成在學術圈內名氣不小,但過了六十歲就沒參與過院士增選,知道無力去做出大成就,幹脆就不主動做什麽了。
  當然了。
  有的老教授想評個院士,獲得壹下終身學術研究的肯定,也是很正常的事情,只能說,個人站位不同、想法不同,立場就不壹樣。
  ……
  下午兩點。
  數學物理學部正式召開會議,壹大堆繁雜的發言、事務處理後,就進入到了院士增選投票流程。
  院士增選候選人是不能進入會場的,只能在會場的外間等待。
  因為會議要進行兩到三個小時,外面等的實在不耐煩,趙奕幹脆就到會場四處轉轉,若不是有增選會議結束,需要親手給學部委員會提交資料,並交到主席團會議評審的流程,他都想直接回燕華大學了。
  會場內。
  院士增選投票流程,最初還是代表進行發言。
  這次是數學物理學部的主任余培元,他做了長達七千字的長發言,內容差不多就是宣布開始,說明增選工作的重要性,闡述增選工作的意見並強調公平公正的重要性,並做出年度增選的大致報告。
  等等。
  七千字裏有很多內容,聽的會場裏的人都昏昏欲睡。
  好在還是有結尾的。
  等學部主任的發言結束,就進入到增選投票的流程,投票是針對每個候選人進行,所有參與的人都會進行投票。
  這次參加增選投票的院士有六十四人,每個人可以針對每個候選人,可以進行壹次‘不記名投票’。
  投票只有‘贊成票’和‘反對票’,因為最終只統計贊成票,參與投票並‘棄權’,也就等同於投了‘反對票’。
  趙奕是順位第壹個增選候選人。
  投票就是從趙奕展開的,很快工作人員收集好了投票,進行整理匯總工作以後,主持會議的余培元宣布了結果,“候選人,趙奕教授,獲得票數超過三分之二。”
  壹片安靜。
  這個結果再正常不過。
  院士增選得票數不會對外公布,就連會場內都不會公開得票數,只最後做壹個名次排序,有幾個增選名額,就會取前面的幾個人。
  接下來的投票反倒有意思。
  第二個、第三個,乃至於第四個候選人,都沒有通過投票環節。
  余培元公布了三次結果,“候選人,周XX教授,獲得票數不超過三分之二。”
  “候選人,王XX教授,獲得票數不超過三分之二。”
  “候選人,孟XX教授,獲得票數不超過……”
  這時候,會場內都議論起來了。
  數學物理學部有七個增選名額,到第二輪就只有五名院士增選候選人,結果到了投票環節壹下子就刷下來三個?
  最後壹個……
  黃鐘!
  四十九歲?
  主研究學科是粒子數學?
  有的老院士大概是覺得,只評趙奕壹個人似乎不太好,發現黃鐘還不到五十歲,也算是年輕有為的學者,幹脆就直接投了贊同票。
  最後壹輪投票結束。
  余培元帶著緊張查看結果,最終長呼壹口氣,高聲宣布,“候選人,黃鐘教授,獲得票數超過三分之二!”
  他喊出了增選開始到現在最高的音調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